根本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。由于商品对保鲜的要求高,这些在网上卖水果蔬菜、鱼肉蛋奶甚至半成品菜肴的电商,总是绕不开物流、冷链的巨额投入,而且超市、菜市场乃至社区便利店都是生鲜电商的竞争对手。
但是这个市场已经成为电商领域最为活跃、受资本关注度最高的类别,像天天果园、美味七七等垂直类生鲜电商的快速增多,以及天猫、京东、亚马逊等综合电商在生鲜上的加大投入,都让这个市场越滚越大。
根据 IT 桔子的数据,仅 2015 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公司就有 34 家。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,2015 年的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会是 2010 年的百倍以上。
尼尔森调研了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武汉、南京这七个城市的 1600 多名消费者,观察他们购买生鲜的消费习惯。
在网上买生鲜的大多数是白领
调查发现,生鲜网购消费者平均年龄为 33 岁,八成以上已婚,平均家庭月在1.9 万元左右,以在公司从业人群为主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,也和白领的生活作息相关,有时间每天早上去菜市场挑选新鲜蔬菜的人,对网购的需求也没有那么高。
在网上买菜的人,还没有那么多
尽管电商在冷链、配送上投资已经不少,人们在网上买生鲜商品,最多的还是对保鲜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奶制品。至于蔬菜、肉类、水产,购买渠道还是以超市和菜市场为主。
但是在过去一周内上网买过生鲜的人群里,水果则是购买度最高的品类,占到 76%。
在网上买没有那么频繁,但是一次性买得多
尼尔森的这份调查报告显示,这些受访者平均每周在网上购买 1.36 次水果,仅为线下购买的 50%。但是相比起超市、菜场的购买数量,在网上购买生鲜更像是一次性囤货,平均客单价在 93 元。
尽管在网上购买蔬菜、肉类以及水产海鲜的消费者比例是最低的,但是客单价却高于网购生鲜消费者的平均水平。
北京用中粮我买网,上海更爱用天天果园
提到上网购买生鲜商品,消费者更了解的还是天猫、京东、一号店这三家拥有更多流量的平台入口。而那些垂直电商领域,由于城市的不同,各家的品牌认知度也不太一样。
总得说来,在上海,天天果园的认知度最高,达到 63%,而在北京地区,中粮我买网则占有 71% 的认知度,顺丰优选则在广州地区拥有一些地域优势。
此前,好奇心研究所也做过一期“网上买生鲜,有啥要吐槽?”的投票,共收获了 1317 次表态。
说到底,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买生鲜,但是要让人们都习惯这件事,拼命烧钱的生鲜电商可能还得再加把劲。
本文数据来自尼尔森 《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》
题图来自 Flickr:Ali Karimian
喜欢这篇文章?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,每天看点不一样的。